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电阻柜技术百科 > 正文
    

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以及发展历史

发表日期:2014-07-08 00:17:57   所属分类:电阻柜技术百科   浏览 3055 次

三相交流电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方式,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。

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、系统性的问题,既涉及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、也涉及电网的经济性。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、系统过电压水平及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、继电保护方式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、通讯干扰等。在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、全面考虑。

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,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,由于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,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,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.4倍运行相电压;暂态过电压水平也相对较低;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断开故障线路,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的时间很短,这样就可以使电网中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,从而使电网的造价降低。这里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不做过多的讨论,下面主要 讨论6~35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。

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:

不接地方式

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

经电阻(电阻柜)接地方式

自1949年至80年代我国基本上沿用前苏联的规定,6~35KV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 (谐振)接地方式。近10多年来沿海一些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,电网的容量和规模急剧扩大,配电线路逐步实现电缆化,系统电容电急剧增加、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,电缆线路逐步代替架空线路,电网结构加强。在电缆线路为主的城市电网中 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,因单相接地过电压烧坏设备的事故概率增加,为了解决这一矛盾,许多城市电力部门广泛考察了国外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,结合本地电网的具体情况,经过充分的分析、研究,发现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,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广州、深圳试用、推广,并很快推广到其他城市(如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厦门、南京、苏州工业园区、无锡、讪头、惠州、顺德、东莞等),同时,也在发电厂,机场、港口、地铁、钢厂、有色金属冶炼厂等行业被广泛采用。通过多年的运行经验证明,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对降低系统过电压水平、抑制谐振过电压、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效果。

现在,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已被写入电力行业规程,电力行标DL/T620—1997《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》第3.1.4条规定:“6—35KV主要由电缆线路构成的送、配电系统,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大时,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,但应考虑供电可靠性要求、故障时瞬态电压、瞬态电流对电气设备的影响、对通信的影响和继电保护技术要求以及本地的运行经验等。”

第3.1.5.条规定:“6KV和10KV配电系统以及发电厂厂用电系统,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小时,为防止谐振,间隙性电弧接地过电压等对设备的危害,可用高电阻接地方式。”

上一篇: 下一篇: